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画院新闻  (8)
业界动态  (12)
 
最新文章  
 
 
蒋洪兵的作品《废弃的水磨坊》鉴赏
长三角画院   2017-05-19 10:10:30 作者:蒋洪兵 来源: 文字大小:[][][]
《废弃的水磨坊》是蒋洪兵用写意手法描绘川北地区田园风光的抒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在蒋洪兵的艺术世界里,那些普通的川北乡野风景充满和平,美好,恬静,安详的田园之美,却又总是笼罩着淡淡的悲凉与惆怅,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却有着可以触动人心深处的叩问。

画面中的风景是一处宁静的河滩,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废弃的水磨坊,山峦上几株荒疏的树木,弯弯曲曲的小路杂草丛生。山坡上的小地还有人耕种,那是一些老人的菜地,给这死气沉沉的荒野增添了一丝生机。背景是一片明镜的蓝天,寓意同一片蓝天下却有着不同的生活。 2016年10月的一天,蒋洪兵和南充文化馆画友张军文一起到南充金宝乡的西阳寺村画画,两人对此处的景致很有感触,并一起在此处画画和交流艺术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川北地区常见的水磨坊,在还没有通电和电力相对于水力昂贵的时代,这里是非常繁忙的,附近的居民都要靠这磨坊磨米,做面。站在这里仿佛还能看见忙碌的人们,听见她们欢快的笑声……

《废弃的水磨坊》直观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过去,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却最终发现后继无人;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

人口回流将越来越少,落叶归根良性循环的乡村,终不可得。少数人通过高考等渠道一去不复返,年轻一代虽难以进城,还是勉强生活在城市,不愿返乡。乡村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的乡村将怎样发展……

每一个离乡的人,心中都有深深的乡愁。“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是很多外出求学和工作的乡村人内心撕裂和无奈的写照。就像蒸汽机的发明,让西方国家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浪潮,将历来相对独立的中国乡村从小农经济生拉硬拽进整个洪流之中,中国乡村的图景从此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这个过程对于乡村来说是被动无助的。

曾经的乡村固然美好,但与贫穷相伴,往昔让人怀念,但与落后为伍。自2006年以来,中国飞速的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文化都进步很快,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使农村人口日渐稀少,再过10年的乡村又是什么图景?天空还是那样的天空,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日月星辰似乎没有什么变化,是人在变化……

蒋洪兵,风景画家,田园写意风景画派画家。1995-1996于四川美术学院培艺校学习,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2012年和2015年,蒋洪兵到北京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太行山,威海,葛仙山等地研修写生以来,他的艺术与生活从此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学生时代的他临摹了许多欧洲艺术大师的作品,如列维坦,莫奈,柯罗,米勒,毕沙罗,西斯莱,希什金,贝尔斯塔特等等,也接受过许多这一类临摹的订单。自从向王辉,翁凯旋,张延昭,白羽平,张冬峰,曲湘建等老师学习之后,艺术眼光转向了身边平实的田园风光。努力向老师学习,并深入研究了印象派的技法和思想,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这一脉相承的艺术学习和探索中,终于使自己的艺术有了一点方向。近年来,经常和画友罗玉祥,马正海等一起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开始执着于田园写意风景油画的写生创作,先后写生创作了《蜀北无人村》,《回家的路》,《无人游泳的小河》,《大石桥的河流》,《观音老桥》,《炊烟再起》,《二杆湾》,《枣子沟》,《桐子河秋日阳光》,《秋水秋水西阳寺》等反映改革开放38年后川北乡村真实图景的作品。这幅《废弃的水磨坊》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抒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作品没有光彩夺目的色彩,也没有精深复杂的技法,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声的诉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全站搜索

长三角画院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 2017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cademy.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