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分类导航  
 
画院新闻  (10)
业界动态  (12)
 
最新文章  
 
 
蒋洪兵作品《太行山雨后初晴》鉴赏
长三角画院   2017-05-19 10:11:36 作者:蒋洪兵 来源: 文字大小:[][][]
《太行山雨后初晴》 2012.8(2012年研修班时写生创作于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雨后之美是无法用语音来表述的,山涧河流之清澈是无法用绘画来描画的。太行山的美如果用形式构成的方法来画无法真实表现它的美,只有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才能表现它的意境美和诗意美。 清晨,山中云雾缭绕,空气中水汽弥漫,但不潮湿。此时的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等都是异常炎热,而这里凉爽幽静,空气清新…… 太行山大峡谷这一带是五代时期荆浩隐居之处(另一说是沁水),荆浩之时,文化艺术虽然失去了唐时的繁荣,但山水画却有重大发展。唐末之后,中原连年战乱,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自耕自食。他擅画山水,将自己融于山川旷野之中,仔细观察山水树石,认真揣摩,大量作画。此时的西方还是中世纪,时延千年文化艺术发展缓慢,艺术为宗教服务,千篇一律,形式化严重,欧洲文艺复兴还在荆浩之后500年。 时代不同,环境变迁。今天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刻意隐居之人也不多见,而且没有隐居的必要,但是人有“好山水”之本性。现在,每年到太行山画画的人是络绎不绝,蒋洪兵只是浩浩画友其中一个。石板岩,高家台,车佛沟,太行屋脊都是我们当时常画的地方。王辉老师画画取景开阔,胸有成竹,尤其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同时对形式与构成又有独到的表现。直接画法,不拖泥带水,尤其擅长表现山中树木之野趣和山间幽居之情趣,可见他对中国山水画理研究之深透。
画画是一种很艰难的事,既要沉得住又要放得开,既要有技法又要有画理,既要深入研究西方又要深入研究中国,既要广交友,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中国人画油画又难上加难,文化基因在中国,而油画根源在西方,油画经典原作在西方,发展在中国。油画在中国既要创新有中国味,又要有油画的本体性。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永无止境。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史,油画在中国仅仅是起步,或者说小有成就,油画相对的落后状态和广大人民对油画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永远存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油画这一工具语言一旦与东方艺术精髓相结合,将会产生无穷魅力,发展永无止境。“形式好像已经穷尽,但情感永远无法重复”。几经周折,油画还是在中国生了根,发了芽,扎得很深,五千年的文化养分,营养丰富;地大物博,田园肥沃,长势旺盛。油画在中国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用油画表现东方情怀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蒋洪兵,风景画家,田园写意风景画派画家。1995-1996于四川美术学院培艺校学习,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2012年和2015年,蒋洪兵到北京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太行山,威海,葛仙山等地研修写生以来,他的艺术与生活从此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学生时代的他临摹了许多欧洲艺术大师的作品,如列维坦,莫奈,柯罗,米勒,毕沙罗,西斯莱,希什金,贝尔斯塔特等等,也接受过许多这一类临摹的订单。自从向王辉,翁凯旋,张延昭,白羽平,张冬峰,曲湘建等老师学习之后,艺术眼光转向了身边平实的田园风光。努力向老师学习,并深入研究了印象派的技法和思想,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这一脉相承的艺术学习和探索中,终于使自己的艺术有了一点方向。近年来,经常和画友罗玉祥,马正海等一起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开始执着于田园写意风景油画的写生创作,先后写生创作了《蜀北无人村》,《回家的路》,《无人游泳的小河》,《大石桥的河流》,《观音老桥》,《炊烟再起》,《二杆湾》,《枣子沟》,《桐子河秋日阳光》,《秋水秋水西阳寺》等反映改革开放38年后川北乡村真实图景的作品。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全站搜索

长三角画院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 - 2017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cademy.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00214号